中國大陸正在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擴張寶地。繼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近一個月接連在上海、深圳建12寸廠后,晶圓代工廠聯電16日也宣布,廈門12寸合資晶圓廠聯芯集成電路制造(廈門)開始營運。
從上表中可以看出,中芯國際擴張可謂明顯。那么,中芯國際啟動此次大幅擴張策略的信心來自哪里呢?首先,中芯國際是國內芯片制造業的領頭羊。其次,中芯國際股價大幅上揚。?再次,中芯國際2020年有望進入全球代工前三。最后,中芯國際的產能擴充效果明顯。?因此,現階段對中芯國際而言,可能擴充產能是提高銷售額的有效方法之一,銷售額的提升將有利于中芯國際的折舊能力提高,可以使其負擔更大的投資。”
臺積電(TSMC)是晶圓代工產業的2015年銷售業績龍頭,去年銷售額達到了264億美元;從12英寸計,目前臺積電的月產能約是100萬片,但是依然供不應求,產能相當吃緊。臺積電在南京市建設的12寸生產線,產能規劃為2萬片/月,預計于2018年量產16納米制程,但是理論上來說,這樣的產能擴充,似乎還不能滿足大陸客戶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,據稱后續產能可能會擴到4萬片。
聯電晶圓代工廠,于11月16日宣布,廈門12寸合資晶圓廠聯芯集成電路制造(廈門)開始營運(加入中國大陸現有12寸晶圓廠之列),這是首座兩岸合資12寸晶圓廠。
英特爾、三星與SK 海力士大廠早已在中國插旗,并將主力放在存儲產業。特別的是英特爾大連12 寸晶圓廠在2010 年完工當時,廠房規劃用以生產65 納米制程CPU ,但在產能利用率低落下,2015 年10 月英特爾宣布與大連市政府合作,投資55 億美元轉型生產3D-NANDFlash 并在今年7 月底重新宣告投產。中國本土廠商現有12 寸廠的為中芯國際與華力微,兩者分別在上海都有廠房,中芯在北京還有B1、B2 兩座晶圓廠,其中B2 廠制程已至28納米。
5月聯電宣布與福建晉華集成電路簽署技術合作協定,協助晉華集成開發DRAM 相關制程技術,在泉州市建立12 寸晶圓廠,從事利基型DRAM 代工,早在臺積電之前,走“聯電模式”在中國建廠的還有力晶,力晶與合肥市政府合作,成立晶合集成在當地打造12 寸晶圓廠,從事最高90 納米面板驅動代工服務。
今年6月份GlobalFoundries公司與重慶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,聯合建設一座12英寸晶圓廠,但是現在這個合作恐怕要黃了,GF公司只原意二手設備升級晶圓廠,但要占51%的股份,重慶政府認為他們的二手設備不值這么多,導致合作擱淺。
長江存儲將以武漢新芯現有的12英寸先進集成電路技術研發與生產制造能力為基礎,繼續拓展武漢新芯目前的物聯網業務布局,并著力發展大規模存儲器。
士蘭集成作為國內第一條民營8寸線落戶杭州下沙,淮安德科瑪則是圖像傳感器芯片項目,將填補我國自主產權CIS的空白。
2015年全球晶圓代工廠(包括純晶圓代工服務業者以及IDM廠商的代工業務)排行榜如下:
從2015年排名中可看出,在全球代工廠中,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臺積電、GlobalFoundries、聯電和三星、,而中芯國際緊隨其后,排在第5位。如果中芯國際以目前的勢頭發展下去的話,在代工廠的角逐中,其在短期內超越聯電還是很有希望的。
結語:
全球晶圓產能到2020年都將延續以12寸晶圓稱霸的態勢。
截至2015年底,12寸晶圓占據全球晶圓產能的63.1%,預測到2020年該比例將增加至68%;全球有95座量產級晶圓廠采用12寸晶圓(世界各地還有不少研發晶圓廠以及少量生產晶圓廠使用12寸晶圓,但并不在IC Insights統計之列)。
全球運作中的12寸晶圓廠數量預計到2020年將持續增加,而大多數12寸廠將繼續僅限于生產大量、商品類型的元件,例如DRAM與快閃存儲、影像感測器、電源管理元件,還有IC尺寸較大、復雜的邏輯與微處理器;而有的晶圓代工廠會結合不同來源的訂單來填滿12寸晶圓廠產能。
預計到2020年底,還會有另外22座12寸晶圓廠開始營運,屆時全球12寸晶圓廠數量總計將達到117座;該機構預期,12寸晶圓廠(量產級)的最高峰數量將會落在125座左右。